【推荐】春节的高中作文汇编7篇
在日复一日的学习、工作或生活中,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,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、表达思想感情、传递知识信息。如何写一篇有思想、有文采的作文呢?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春节的高中作文10篇,欢迎阅读与收藏。
小时候的春节是齐家一起吃饭,看春晚,放各式各样的烟花,熬到十二点放大礼花。
小时候的春节总和朋友拿着一盒又一盒炮竹,一杆又一杆子弹枪在后庭里瞎闹。
小时候的春节和大人出去拜年,拿着一个又一个红包欣喜,可最终都塞进了父母的腰包。
时间在跑,春节也在变。没有了烟花和鞭炮,放下了子弹枪,红包换成了微信转帐,而我却也能从变化找到永恒——春节饺子的味道。
对我这样一个著名的“饺子勺”,春节没有饺子,没有奶奶亲手包的饺子,何成方圆?还好,奶奶了解我,每次年夜饭,饺子都必不可少。奶奶包的饺子说起来也无特别之处,同样是菜市场买来肉和皮,同样打着皱,同样下水煮,我还是能一口辨别最熟悉的味道。
奶奶做的蛋饺也是一流的。蛋皮刚好煎到金黄,厚厚的蛋皮下是一团敦敦的肉馅,一口下去,还有汤汁流出,弄的每人的嘴巴都油腻腻的,在灯光的照射下惹得让人发笑,而每个人却乐此不疲,一盘又一盘,消失的是饺子,不变的是亲情。
要说亲情最浓的时候,是那包饺子的时候。全家可以一个下午围在桌前包饺。
“行者浮云奔踏千里骏马迎春节”“躯长数尺黑鬓披身豪放踏飞燕”。马年迎来,庆年杯酒论家常,鞭炮烟火,压岁红包,团圆饺耳,多着呢!
题春联。姥姥家,大红宣纸摊开在桌上,我右手紧攥毛笔,为姥姥家题春联。就说虎年的三年级小朋友我题了一词:“喜气洋洋福高照”“虎虎生威闹新春”。再者去年,我为自己的本命年蛇年题了一词:“金蛇银蛇双蛇齐狂舞”“蛇扑蛇绑势如饿猛虎”横批“虫它蛇欢”。我为父亲的本命年马年题的春联与上文相似:“行若浮云千里伯乐马之奔踏千里”“身长数尺豪放霸猛骏风流之鬓扬健躯”横批“馬騳驫馬”
刺激炮。儿时的我们常将高一的表哥推崇为男生首领(表哥现在读大学)。当时他最大,我第二,其他都是“小兵”。表哥常领着我们玩些刺激的游戏,放鞭炮,那一游戏我至今“接班”后还带着“小兵”在玩。表哥将小挂鞭放入一只陶罐内,后找到一处浅水滩,将陶罐放入浅水中(鞭炮不碰水),之后他飞快地擦燃一根火柴点燃挂鞭,最后拉着我疾速后退。“嘭”陶罐碎片被强大的冲击力抛上天,水花四处飞溅,围观的小朋友都也要玩,刺激!
压岁钱。此物可谓神也!几个小孩儿互相推挤着跪在老人面前。文静点儿轻轻拜三拜然后踏着小碎步来到老人近前,挽住老人的胳膊撒娇,调皮点儿的把头磕的“咚咚”响,之后迅速站起身来向老人讨要道:“恭喜发财,红包拿来。”老人往往喜笑颜开,说不定会在红包里加点钱。
文学、玩乐、口技,组成了——春节。春节里的事作文,使人回味无穷。
自从跟爸爸回老家过了两次春节,我渐渐对春节有了更多的认识,也开始慢慢理解了平日里忙碌的爸爸,为什么每逢春节都要挤出时间奔波两千多公里回趟老家?原来爸爸的年味在老家,我的快乐也在老家——那儿是爸爸的根,是剪不断的情,是孩子们的天堂。
老家的春节,充满了闰土式的质朴、纯真和浓郁的乡土味。对孩子们来说春节放炮是快乐的,老家有位小我几个月的顽皮堂弟,他的快乐不仅是放炮还有玩火。春节前一天,爸爸带我们去集市去买爆竹,在琳琅满目的爆竹摊里挑选了三盒大礼花和三挂鞭炮。我们无精打采地跟在后面,望眼欲穿地看着散炮,爸爸看出我和弟弟不满的小心思,便慷慨解囊地给我们每人二十元的小费,但要求只能买散炮而且不重样。我们终于任性了一把,心满意足地挑到了自己喜欢的散炮,回到家里就迫不及待地开始放炮了。
我们策划了不同的'放炮方式,不同的玩法:把炮塞到拖拉机扶手上的一个小孔里,可以制成一把只会冒烟的,随着几声枪响,大伯的拖拉机扶手被炸得满是焦痕;一会儿我们把炮扔进大铁皮油箱里,弟弟娴熟地拔引线、点火,然后飞一般猫身卧倒,轰隆轰隆的爆竹声响彻云霄;水潭里、矿泉水瓶里、砖缝里、枯井里都记录了我们的斑斑劣迹。弟弟说玩的就是心跳啊。但弟弟还觉得不过瘾提议说:我们去燎山吧(在山上烧枯萎的地皮草),我也就好奇地随便了。
于是我们就蹑手蹑脚地逃出大人的视线朝山上跑去,一路上好奇、激动、忐忑一直充斥着我的内心,爬到半山腰时,我们冲进了一块空旷的树林里,弟弟冲我做了一个鬼脸说:就在这放吧,我也欣然地默许了。说时迟那时快,只见他左手熟练的拿起一个纸筒,右手拔了一把干草塞进纸筒里,然后点着后嘴对着一吹,火瞬间蔓延开来,我们急忙拿起棍子打,挖土埋。点一堆心惊一阵,点一堆肉跳一阵,真是刺激过瘾。
等我们或到家时,大人们一下子就看穿了我们的秘密行动,原来我们的脸上、鼻子上、衣服上都留下了足够的证据,特别是弟弟的头发上还有一撮焦发。燎山的快乐侵入了我的每一个细胞,大人们的叮嘱听着也是云里雾里地绕。而最能体现春节气息的莫过于家家户户隆重的春节祭祀活动了,这既是寻根、哀思也是家风家规。
年三十太阳快落山时,家家户户都要去接先人(家中已故的老人)。也只有男性才能参加这样的祭祀活动,长辈们在前面拿着纸币、香和蜡,我们小辈们在后面拿着一卦卦爆竹,在村口烧纸、点香、磕头行礼,迎接先人。此时,全村爆竹声此起彼伏,礼花满天。先人接来之后要恭恭敬敬地供在每家客厅正面靠墙的供桌上,所有的孝子向先人磕头、作揖和行礼。整个仪式大概要花费一个小时左右。
年三十晚上,孝子们要在供奉先人的房子里守岁。据奶奶讲一夜不能睡,一家人在一起吃酒、划拳、打牌、聊天不过现在一般熬到两三点就睡了。我一直陪着奶奶睡在大伯家的正房,从除夕到初三每天凌晨四五点天色朦胧时,奶奶都要早起,去蒸热供桌上的祭品,然后再行礼供上新的。接下来的一连三天,每天早晚大伯、爸爸、我、弟弟都要去做祭拜,爸爸的堂兄弟共四家都有已故老人,所以我们每天早晚都要去这四家祭拜两次,三天下来,爸爸说他的腿都已跪的酸痛不已了。据爸爸说,因去年他的两位叔叔去世了,我们都是带着孝的,一年内不能去村里其他人家串门或祭拜,不然全村五六十户人家都要一一去磕头祭拜的。
这种祭祀习俗一直到正月初三晚上七八点左右,每家每户都要举行送先人大礼,村里又开始沸腾起来了,早上晒炮,下午分纸、分香、分蜡。饭后向先人行礼后,家里的长辈端上一些供品,所有的孝子跟在后面,去先人的坟上送纸币、放炮,大人和小孩都要磕头行礼,春节的祭拜仪式才算结束。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,还没有来得及感受最具年味的社火,就匆匆踏上了返程的路。看着奶奶站在村口久久不愿离去的身影,感受着爸爸在车里的沉默,我似乎理解了乡愁与乡情。
爸爸说:路上奔波的人们就像是一枚枚风筝,不管他们飞的多高多远,引线永远在妈妈手里,这也许就是爸爸每年春节回家探亲的原因吧。
“爆竹声中一岁除,春风送暖入屠苏。千门万户曈曈日,总把新桃换旧符。”每当我想到这首诗的时候,就想起了以往过年时候的情景,随着时间飞快的流逝一转眼又到过年的时候了,一想到过年的时候可以放鞭炮,我的心里不免有些兴奋!
今年的春节和往年一样,大年三十儿我和爸爸妈妈来到了奶奶家一起过春节。奶奶家的人可真多呀!有叔叔婶婶,哥哥姐姐们… …。大家欢聚一堂真的很热闹!屋子里欢声笑语气氛格外的好,把爷爷奶奶高兴的合不拢嘴!晚上六点多钟妈妈和婶婶一起开始包饺子了,只见妈妈和婶婶飞快的把面擀成了饺子皮,然后一个个漂亮的饺子就诞生了!我和哥哥姐姐一起做游戏,打扑克玩的特别的开心, 到点了大家开始吃年夜饭,丰盛的饭菜摆了满满的一大桌子,我连口水都谗出来了。大家一起围坐在桌子旁边开始吃年夜饭,有我最爱吃的三鲜馅饺子,还有油焖大虾,锅包肉,红烧排骨……都是我平时最喜欢吃的菜!我吃的这个饱啊!不一会肚子就鼓了起来!吃过年夜饭大家一起看电视,爸爸带着我下楼放烟花鞭炮,我们找了块空地爸爸点燃了一根烟准备点火了,此刻我的心情格外的兴奋,因为每年只有过年的时侯才可以放鞭炮烟花,爸爸先点燃了一个大大的礼花,我站在旁边捂起耳朵屏住呼吸等着礼花的开放,等礼花开始喷放出七彩的光芒时我高兴的喊出声来,真的是太漂亮了!只见天空中几大朵菊花开放起来,有红彤彤的,有金灿灿的,有绿莹莹的,在天空中陆续的开放起来,它们在空中不时的变换着形状,一会象春天里的小雨点,一会象冬天里洁白的雪花,还有的象秋天里果树上结满的果实… …。 它们在天空中竟相的开放,把黑暗的夜空装点的万紫千红,象个巨大的花园一样,格外的美丽!
时间过的真快呀,我和爸爸在外面呆了好久,可是我却一点都没感觉到冬天的寒冷,心里反而是热乎乎的这是一个难忘的春节,我会永远都把它珍藏在我的记忆里!
春节,是中国人最重视的节日。中国的春节历史悠久,大约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。它的来历有很多,其中最出名的是这个故事:
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“年”的兽,头长触角,凶猛异常。“年”长年深居海底,每到除夕才爬上岸,吞食牲畜伤害人命。因此,每到除夕这天,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,以躲避“年”兽的伤害。有一年除夕,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。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,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,并劝他快上山躲避“年”兽,那老人把胡子撩起来笑道:“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,我一定把?年?兽赶走。”老婆婆继续劝说,乞讨老人笑而不语。半夜时分,“年”兽闯进村。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:村东头老婆婆家,门贴大红纸,屋内烛火通明。“年”兽浑身一抖,怪叫了一声。将近门口时,院内突然传来“砰砰啪啪”的炸响声,“年”浑身战栗,再不敢往前凑了。原来,“年”最怕红色、火光和炸响。这时,婆婆的家门大开,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。“年”大惊失色,狼狈逃蹿了。第二天是正月初一,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,十分惊奇。这时,老婆婆才恍然大悟,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。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,人们都知道了驱赶“年”兽的办法。从
此每年除夕,家家贴红对联、燃放爆竹;户户烛火通明、守更待岁。初一一大早,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。这风俗越传越广,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。
中国的春节来历繁多,习俗也繁多。比如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——窗花。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,也集装饰性、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。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,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,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,所以也被称其为“窗花”。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、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,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。还有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,守岁之俗由来已久。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《风土志》:除夕之夜,各相与赠送,称为“馈岁”;酒食相邀,称为“别岁”;长幼聚饮,祝颂完备,称为“分岁”;大家终夜不眠,以待天明,称曰“守岁”。“一夜连双岁,五更分二天”,除夕之夜,全家团聚在一起,吃过年夜饭,点起蜡烛或油灯,围坐炉旁闲聊,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,通宵守夜,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,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。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,到唐朝初期,唐太宗李世民写有“守岁”诗:“寒辞去冬雪,暖带入春风”。直到今天,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。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:年长者守岁为“辞旧岁”,有珍爱光阴的意思;年轻人守岁,是为延长父母寿命。自汉代以来,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。
对于舶来品“情人节”,虽然被商家炒得热热热闹闹,但如果让烟台人三者只能选其一的话,大家却均不约而同舍弃了它。看来,目前我们暂时不用担心洋节会取代中国传统节日,尤其是春节。今年情人节与春节相距很近,春节没有受到冲击,反而是情人节被淹没在忙年的气氛中,由此可见,中国人最重视的是春节,这一点不会改变。
春节到了,我们回到了老家南县过年。 春节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,它标志着农历年的结束,新的一年的开始;将告别寒冷单调的冬天,迎接生机盎然的春天。我们在南县家的门上贴“福”字,春节贴“福”字,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,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的向往,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,为了更充分的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,干脆将“福”字倒过来贴,表示“幸福已到”。
我买了一些烟花和小朋友在大街上放鞭炮,烟花在劈里啪啦声中绽放着火花,我和小朋友围着烟花高兴的跳着、笑着。许多人提着礼物在街上走着,脸上都挂着灿烂的笑容,我猜他们应该是去走亲戚的吧!我们家一般是在年三十中午吃团圆饭,南县的规矩是吃团圆饭前放鞭炮,告诉大家我们吃团圆饭啦!我们家吃团圆饭也不例外。
先燃放鞭炮,伯母在厨房准备着饭菜,要准备12个菜,有鸡、鸭、鱼。饭菜摆上桌后,奶奶点好蜡烛,烧好香,先祭拜祖宗,仪式举行完后,我们再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吃,伯伯端起酒杯祝酒,表达新春的祝愿,一家人围坐在餐桌两旁,说着一年美好的事物,好开心! 你们的春节是怎么过的,是不是也和我们一样啊!
春节又到了,在小孩子们的欢呼声中,在清晨那清脆的爆竹声中,它再一次悄然而至。
对于众多小孩子来说,春节的到来是令人高兴的,他们唱歌,他们跳舞,以庆祝他们的喜庆节曰。但对于我来说,春节没有这么好,春节的到来,却不能给我带来喜悦。因为,我是穷人家的小孩子。每当春节早上我一醒来,就在想:“要是我早上能意外得到爸妈的压岁钱,能有好多的点心吃,那该有多好呀!每当想到这里便情不自禁地跳下床,可是,无情的事实不得不让我熄灭了心中的希望之火。我不得不再一次告诫自己:别再痴心妄想了,你是穷人家的小孩子,然后,我只有默默地坐在门口,望着别家小孩子们欢乐的笑脸。
又是一阵清脆的爆竹声,把我从往事中拉了回来。是啊,我该起床了,尽管得不到爸妈的压岁钱,还有那琳琅满目的点心,可床还是得起的。我以极快的速度梳洗完毕,当我跨出房门时,厅堂里的一幕吸引了我的目光,没错!那是我爸妈摆放出来的点心,没错的!当我想到这时,妈妈走了过来,手里还拿了一张崭新的50元人民币,带着无限关爱说:“丽,新年快乐,这是你今年的压岁钱,拿好,别丢了!”我顿时惊呆了。问道:“妈,我们家庭状况不好,拿压岁钱干啥?”妈笑了笑:“傻小孩子,改革开放这么久了,我家状况也好多了,以前是爸妈对不起你,但是以后,不用再受穷了,你就放心拿着好了。”“那边还有点心,多吃点。”我一蹦一跳,跑到点心前,抓了一大把,开心地吃了个痛快。
我靠着门边,一手拿着点心,一手捏着妈妈给我的压岁钱,再望着不远处那群小孩子打闹的情景,听着大人们说着“新年发财”的祝语,耳畔是那此起彼伏的爆竹声,心中不觉畅快无比!
文档为doc格式